高考后迎來"摘鏡小高峰",學子為何如此熱衷近視手術?
隨著2025年高考落幕,學生和家長們已經在緊鑼密鼓地安排考后事宜。與以往高考后買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相比,近年高考后熱寵已變成旅游、學車、摘鏡,成為新的高考后“三件套”。其中近視手術最受大家所關注,近期全國各地眼科醫院已迎來摘鏡熱潮。記者走訪杭州太學眼科醫院發現近視手術量較平日增長較多,其中高考生占比增加明顯。為何學子們對摘鏡如此熱衷?近視手術技術又有哪些新突破?記者進行了深入調查。
高考生成摘鏡"主力軍",三大原因揭秘
"我今天是來術后一年復查的,現在視力還是1.2,很滿意!"剛在杭州太學眼科完成復查的考生小林興奮地說。小林表示自己高二就來做近視手術了,因為確定自己要報考軍校,軍校類對于近視手術時間限制較嚴格,高二一成年自己就在父母的陪同下來到杭州太學眼科摘鏡,如今高考結束來復查下視力,現在自己只需要安心等待結果就好了,該做的準備工作已經全部完成了。
像小林這樣的學生并非個例,選擇近視手術的高考學子主要出于以下考量:
1.職業規劃需求:報考軍校、警校或飛行技術等專業以及想要參與征兵的考生,需通過視力體檢。如《中國人民解放軍院校招收學員體格檢查標準》明確規定,裸眼視力低于4.5不合格。
2. 形象提升訴求:不少學生坦言,戴眼鏡影響外貌和自信心,想以新形象迎接大學生活。
3. 便利性驅動:運動、游泳等場景下,眼鏡成為負擔,不少學生將生活便利性列為摘鏡首要原因。
技術升級:全光塑+全飛秒精準4.0引領高清視覺新時代
在杭州太學眼科醫院,記者見到了接受了全光塑近視手術的考生王同學。"術后第二天視力就達到1.5,連夜晚看紅綠燈都特別清晰。"王同學的主刀醫生、杭州太學眼科董媛院長解釋:"全光塑技術是全球首款根據全眼光學系統進行個性化定制的屈光矯正科技,真正實現了3D全眼定制,尤其適合對視覺質量要求更高的精細用眼人群,比如計劃報考藝術類、測繪類等專業的考生。"
而另一位選擇"全飛秒精準4.0"的考生李同學則看重其微創優勢:"手術只用5分鐘,沒有角膜瓣移位風險,第二天就能正常用眼。"董媛院長介紹,該技術將切口縮小至2mm,矯正精度可達0.001度,角膜生物力學穩定性顯著提升,更適合運動愛好者以及用眼強度高的考生,比如準備參軍或報考軍校、體校的學生。
據了解,杭州太學眼科源自于中國臺灣上市眼科集團,創立于1992年,連續5次通過JCI國際醫療認證,是浙江省醫護摘鏡最多的眼科醫院,董媛院長一人就為8000余名醫護做過近視手術。此外,杭州太學眼科也是杭州市擁有全光塑+全飛秒精準4.0的眼科醫院,率先將近視手術推入全面4.0新時代。關于全光塑與全飛秒精準4.0的術式選擇上,董媛院長表示二者各有優勢,適合人群不同,學子們還是要根據自身需求以及醫生建議選擇適合自己的術式。
理性摘鏡,近視手術不是人人都能做
盡管近視技術發展至今已十分成熟,美國航天員、飛行員和德國特種兵部隊以及我國征兵等都可接受近視手術,但董媛院長特別提醒:"近視手術有嚴格禁忌證,不是人人都能做,我們要理性摘鏡,不能跟風。" 圓錐角膜、嚴重干眼癥、未控制的青光眼患者,未成年,近兩年視力不穩定,有全身性氣質病變等近視患者都不建議做近視手術,以免發生術后相關問題。18歲的張同學就因有圓錐角膜被建議延緩手術:"醫生說要先治療角膜問題,3個月后再評估。"
從"模糊世界"到"高清視界",近視手術為學子們打開了新可能。但技術的進步從不意味著門檻的降低,科學評估、精準施治,才是擁抱清晰視力的正確方式。"摘鏡是醫療行為,不是‘趕時髦’。"董媛院長呼吁,"家長和學生應理性選擇正規機構,確保術后擁有好的視力。目前,太學眼科已開通高考生綠色通道,家長可為孩子提前預約專家評估,科學規劃近視矯正方案,為學業和未來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