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總理到訪科利耳成都聽力產業中心,深度參觀科利耳創新成果
2025年7月17日,科利耳成都聽力產業中心迎來在華訪問的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一行。到訪期間,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參觀了科利耳成都聽力產業中心先進的設施和人工耳蝸生產流程,并現場見證了科利耳全球首創的智能人工耳蝸系統Nucleus Nexa中國用戶成功開機。
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分享了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他寫到:
“這是一件非常特別的事情。人工耳蝸是澳大利亞引以為豪的發明,通過分享我們的技術和技能,我們能夠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到目前為止,科利耳已經幫助了全球85萬人重建聽力,其中包括中國的5.5萬人。”
科利耳成都聽力產業中心是科利耳在海外布局的首個全鏈條生產基地,發揮著技術交流分享平臺和聽力產業服務示范基地的作用。澳大利亞總理表示,這是一項“澳大利亞對華投資所帶來益處的絕佳范例”。“一個澳大利亞的發明,讓那些從未聽過父母、兄弟姐妹聲音的人,第一次聽到空調的聲音、河流的聲音以及鳥鳴的聲音,這太不可思議了。”阿爾巴尼斯說道。“我們應該為自己的成就感到無比自豪。”他補充道。
在科利耳的全球版圖中,成都聽力產業中心在公司全球供應鏈升級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該中心的建立,令科利耳成為目前唯一在中國具備完整生產能力的跨國企業。
人工耳蝸是終身產品,高可靠性對術后安全和聆聽質量至關重要。科利耳以嚴苛標準和公開數據樹立行業標桿。成都聽力產業中心具備領先的制造工藝、智能生產線和全球質量監控系統,確保高質量本地生產。每臺設備需經100多類、1000多項測試檢驗,實現“中國智造,質冠全球”。
在聽力健康領域,澳大利亞的科研、醫療和服務水平全球領先。科利耳是澳大利亞在此領域的代表企業,創始人格雷姆?克拉克教授于1978年成功研發出全球首臺多通道人工耳蝸,為聽損人士推開“有聲世界”的大門。
自1995年支持中國醫院完成了國內第一例人工耳蝸手術起,科利耳實施了“播種-植樹-造林”的長期本土化發展戰略。科利耳大中華區總經理李新宇先生表示:“成都聽力產業中心是科利耳目前在澳大利亞之外唯一涵蓋人工耳蝸系統整個生產鏈的生產基地,是科利耳踐行對中國長期承諾的一個重要體現。科利耳在中國發展的30年中,始終從技術、服務、人才、合作、公益等多個層面入手,深入參與和大力推動本土聽力健康事業發展,努力為中國社會和聽損人群帶來更多福祉。”
在最初的“播種”階段,科利耳率先將人工耳蝸手術技術和康復理念引入中國,培養了國內第一批手術醫生、聽力師和康復人才,通過與中國殘聯合作積極推廣語訓康復知識,對中國聽力健康行業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2005年至今的“植樹”階段,科利耳與臨床機構、各級殘聯和相關政府部門等共同努力,推動早期有效干預理念深入人心,并積極與公益機構緊密合作。同時,科利耳培養了數以千計的手術醫生、聽力師和康復專業人士,使全國200多家醫院能夠開展人工耳蝸手術;推廣國際先進的“聽覺口語法”,為國內1000多家康復機構提供術后康復支持,助推中國小齡聽損患者有效干預率接近歐美發達國家的水平。為了更好地響應本土需求,科利耳建立了遍布全國的專業服務體系。
科利耳持續將創新成果引入中國,依托海南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游先行區及粵港澳大灣區的先行先試政策,為中國聽損人士帶來與全球同步的新技術。本次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現場親見的開機儀式中,用戶使用的Nucleus Nexa是科利耳最新推出的全球首款且唯一一款智能人工耳蝸系統,該系統在科利耳成都聽力產業中心成功完成開機。
另一方面,科利耳還與騰訊、南京理工大學專家及國內知名科研機構合作,為成人聽損人士開發了適合中文環境的自我語訓康復工具利耳聽訓,填補了國內這一領域空白。
截止目前,科利耳已幫助超5萬名中國聽損人士聆聽世界。接下來的“造林”階段,科利耳將聚焦于幫助更多中國成年及老年聽損人群,通過人工耳蝸這一科學有效的干預手段,實現更清晰的聆聽體驗,助力他們重拾精彩人生。盡管數以千萬計的成年人和老年人可能從人工耳蝸中受益,但目前的干預率卻不足1%。未來,科利耳將積極攜手醫療機構、政府和公益組織,從提升公眾認知,到建立完善的成人與老年聽力篩查體系和治療規范等多個領域,全面推動中國聽力健康事業發展。
30年“播種-植樹-造林”的歷程,科利耳不僅帶來了技術,更構建了一套適配中國的聽力健康生態,這種長期主義的深耕,正是其成為 “澳洲企業在華成功典范” 的核心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