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態電池普及加速充電樁行業洗牌,國家力推大功率充電,選錯充電樁恐面臨“建成就淘汰”風險
近日,國家發改委等四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大功率充電設施科學規劃建設的通知》(發改辦能源〔2025〕632號),通知要求加強充電裝備技術升級,提高大功率充電設施運行效率;對分體式設備采用大功率充電優先的功率分配策略;對電動重卡、電動船舶、電動飛機等大容量、高倍率動力電池應用場景,開展單槍兆瓦級充電技術研究與試點應用。 到2027年底,力爭全國范圍內大功率充電設施超過10萬臺,服務品質和技術應用實現迭代升級。“升級改造高利用率站點、提升用戶體驗”等要求核心目標直指大幅縮短充電時間,標志著“大功率充電樁”時代已加速到來。
技術迭代催生行業洗牌,低功率樁面臨淘汰危機
政策的強力推動,源于新能源汽車電池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隨著比亞迪、奇瑞、等車企即將上演的“固液同價”(固態電池汽車價格同液態電池汽車),新一代新能源汽車續航能力明后年普遍達到1000-3000公里, 如比亞迪海豹EV續航高達1875公里,支持12分鐘充電80%(需匹配900kW大功率超充充電樁)。
然而,當前充電設施(基本是按照電動汽車續航能力400-600公里建設)與明后年的固態電池充電需求存在巨大鴻溝。行業數據顯示,目前240KW以上大功率充電樁占比僅8.5%,120KW及以下直流樁占比高達67.8%,而能匹配新一代車輛的900KW超充充電樁覆蓋率僅0.3%。行業專家警示:“固態電池普及將徹底改變充電格局。”現有大量120KW-480KW的充電設施面臨嚴峻的“建成就淘汰”風險。面對此變局,電站投資者亟需調整策略,瞄準900KW+功率段充電樁。這一選擇已成為規避淘汰風險、鎖定未來固態電池用戶群、搶占市場高地的關鍵入場券。
專家建議:聚焦高功率與先進技術,規避淘汰風險
面對政策導向與技術變革的雙重驅動,業內專家為充電設施投資者提出三大核心策略:
功率門檻: 以600KW為最低投資標準,900KW+將成為主流配置。
技術選擇: 要優先選擇大功率液冷超充等先進技術方案,規避技術快速迭代淘汰風險。
商業模式: 需結合光儲充一體化與V2G充電樁(車網互動)技術,提升運營收益和電網協同能力。
小編推薦行業技術領跑者:中科智充大功率超充充電樁
在行業加速洗牌的背景下,技術前瞻性與大功率技術能力將成為“充電樁”品牌脫穎而出的核心指標。以“2025充電樁十大品牌”技術榜首的安徽中科智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為例,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和福布斯中國創新百強企業,提供的成熟可靠的解決方案,其核心優勢正是面向未來的大功率超充技術:覆蓋600KW-2.4MW全系列大功率液冷超充方案,滿足從乘用車到重卡充電樁的廣泛需求(如重卡15分鐘充400度電)。其技術實現了“1分鐘百公里”的突破,單槍支持高達1000A電流,設備壽命超15年,并能在-45℃至85℃極端環境下穩定運行。依托中科院和浙大深厚科研實力而進行的技術積淀,該品牌在液冷超充、V2G(車網互動)、智能全功率動態分配、光儲充、虛擬電廠等領域均擁有核心發明專利,構筑了全鏈條技術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