畝均增收10% + 三重收益,中化農業MAP讓農戶共享綠色發展紅利
農業綠色轉型的核心目標之一,是讓農戶成為直接受益者。近日,先正達集團中國旗下中化現代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化農業MAP")發布的《MAP 2024綠色高質量發展報告》中,有一組數據尤為亮眼:2024年,中化農業MAP服務農戶平均畝收益高于非MAP農戶10.36%。從安徽種植大戶的“節本萬元”到內蒙古農戶的“三重收益”,MAP通過技術賦能與模式創新,讓綠色發展的紅利真正落到農戶手中。
《MAP 2024綠色高質量發展報告》詳細展示了中化農業MAP過去一年在推動綠色農業發展方面的成果。
2024年,中化農業MAP在內蒙古、西北區域及吉林、山東、河南、河北等地大面積推廣玉米高產密植與水肥一體化集成技術,覆蓋面積超過40萬畝,實現節水20%、節肥10%以上。該技術模式有效緩解了糧食增產與資源約束之間的矛盾,推動農業向"高效用地、低耗增產"的綠色方向發展,成為充分釋放土地生產力的典型實踐。
在環境友好方面,中化農業MAP構建"診斷-調控-增效"一體化營養管理方案,系統提升肥藥利用效率;通過測土配方、智能配肥、微生物調控等手段,2024年中化農業MAP農戶平均化肥利用效率提高14.82%,農藥利用效率提高8.84%。在農田碳排放方面,得益于免耕、精準施肥和綠色防控等措施,中化農業MAP服務農戶平均碳排放強度降低10.70%,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雙贏。
在西北棉區,中化農業MAP推廣精準植保模式,應用"站內預混+ 車載混配"等新技術手段提高農藥混配精度和藥效,結合害蟲發生預測模型,指導農戶"少打、早打、打準",藥劑使用頻次平均減少3–5次,畝均農藥成本降低20%,同時有效減低了面源污染風險。
在河北地區,中化農業MAP深入開展"邁保豐"保護性耕作模式探索,結合玉米-小麥輪作體系推廣免耕播種與秸稈還田技術,幫助農戶每畝節本增收達105.5元,通過減少農機作業次數和土壤擾動,顯著降低碳排放。
在產業提效方面,中化農業MAP以新質生產力為引擎,驅動農業產業效能系統性躍升。通過創新全程技術方案與標準化服務體系,深度融合生物技術、工程技術、管理技術與數字化技術,顯著提升土地產出率與資源轉化效率;同步優化生產要素配置,降低全鏈條運營成本,打通"單產突破—降本增益—價值延伸"的產業升級路徑。報告顯示,2024年中化農業MAP農戶平均畝收益高于非MAP農戶10.36%。
安徽阜南種植大戶邵慶狼的經歷就是中化農業MAP技術普惠的縮影,依托MAP全程定制化服務,從精量播種、分期追肥到綠色植保,邵慶狼的農田生產成本單季節約上萬元。"MAP智農"APP更成為邵慶狼的"田管家",讓他足不出戶即可實時掌握田間動態,科學應對風險。
在內蒙古達拉特旗,針對耕地碎片化、資源分散化等發展瓶頸,MAP協同地方政府創新構建"龍頭企業+村集體+合作社+農戶"四級聯動機制,引導農戶以土地經營權入股整合零散地塊,實現"小田并大田"的規?;僭?。通過"訂單保障+全程托管"雙輪驅動,農戶同步獲得三重收益,形成"租金+分紅+務工薪金"的多元增收體系,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在資源節約方面,面對資源緊張與生產壓力雙重挑戰,MAP集成"良種+良法+良機+良技"技術方案,通過土壤健康管理與密植精準調控激活耕地增產潛力,依托智能灌溉與水肥協同實現水資源按需補給,借助智能農機與數字平臺壓縮人工投入,以標準化生產管理為基石,推動農業生產從資源消耗向資源再生轉型。
報告同樣突顯了MAP在提升農產品綠色優質供給方面的有效探索。2024年,中化農業MAP通過全過程精細化管理提升農產品品質,構建"生產標準化 +品控數字化"雙驅體系。依托區塊鏈與大數據技術打造 MAP beSide全程品控溯源系統,實現從種植、加工到流通的全鏈條透明化管理。
作為現代農業的推動者,中化農業MAP以技術為核心在廣袤農田上推廣全程技術解決方案,并通過技術集成實現農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禡AP 2024綠色高質量發展報告》的發布,基于大規模實地調研和科學指標體系,客觀展現了中化農業MAP在促進資源節約、降低環境影響、提升產業效益和保障綠色供給方面的具體成效。
《MAP 2024綠色高質量發展報告》顯示,通過“綠色技術-降本增效-價值延伸”的連鎖反應:資源節約降低生產成本,環境友好提升農產品品質,產業提效打通市場渠道,最終將形成“綠色越優、收益越高”的正向循環。這種循環不僅增強了農戶參與綠色農業的積極性,更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