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寵物老齡化浪潮,普通寵物醫院可以做什么來抓住機遇?
亞寵研究院推出的《2024年寵物行業藍皮書》調查報告指出,2024年我國寵物飼養類型中犬貓占比74%,持續主導消費市場。據寵物道數據,2024年,國內已有38%的寵物狗處于中老年,而貓的比例為5%。而與此同時,我國的寵物數量仍然在穩步增長階段。據藍皮書數據,2024年犬貓數量預計達1.87億只,同比增長約1%-1.5%。這也就意味著,在未來5-10年甚至更久,逐漸步入老年的犬貓帶來的高昂客單價都將成為寵物醫療新的持續增長點。根據AAHA(美國動物醫院協會)數據,六歲以上老齡寵物的年均醫療支出是六歲以下的2.6倍。可以說,了解老年犬貓的醫療需求,便是了解未來醫療發展趨勢。
(數據圖來源:2024年寵物行業藍皮書)
從不同年齡階段寵物犬貓就診情況來看,腫瘤及心肝腎等內臟疾病更可能在7歲以上的中老年犬貓中發生。那么,知道了這些是老年犬貓易得的疾病,我們可以先做什么呢?
一、結合個人興趣有針對地學習進修
醫生是個需要終身學習的職業。而近幾年市場對專業化、精準化醫療的追求,更催促我們不斷學習。然而工作之余的時間精力畢竟是有限的,我們不可能全科齊頭并進地去提升,那么就建議大家選擇興趣最大+未來收益最大的學科去學習鉆研,有了自己的特長學科,就有了在市場的核心競爭力,能夠保住自己不被輕易取代。
而如果對腫瘤、內臟疾病實在不感興趣,那么建議也多去聽聽基礎科普課,保證對這類疾病有基礎了解,遇到經典情況能夠做出初步判斷或猜想,這樣至少順著未來發展方向走。也許隨著診療發展的進一步精細化,自身興趣學科和這個發展方向可能會有新的結合增長點。
二、與附近的第三方診斷中心建立聯系
第三方診斷中心是近年興起的新模式,作為寵物醫院診斷力的補充延伸,是精準醫療趨勢下的重要一環。這些中心通常不直接對寵主接診,而是專注于為中小型寵物醫院提供高端、復雜的診斷服務,因此里面的獸醫醫師通常更垂直,診斷經歷更豐富。如果醫院設備有限或對自己的診斷有所猶疑,那么把患寵轉診過去檢查診斷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畢竟診斷服務才是精準治療的基礎,多接觸一些病例,通過他們的專業設備和技術手段確定病因,進而探討解決方案,才好憑借經驗促進醫院自己整體診療水平的提升,優化自身醫院的醫療資源配置。
目前全國范圍內只做第三方診斷的連鎖中心不多。一家叫極信研和,是22年新成立的品牌,目前在成都和西安有轉診中心。一家是老牌影像設備企業諦寶誠旗下的,在全國有七個中心:重慶、天津、鄭州、太原、南昌、金華、長沙,這個范圍除了偏遠地區應該是基本都能輻射到了,中心醫師也都是執照上崗的專業影像醫師,CT核磁年平均診斷量超3000例,這個數據在業內算名列前茅了,未來還會開放全國性跨區域遠程診斷判讀服務。諦寶誠也提供線上的云判讀服務,在影像中心的微信公眾號可以找到,據說后續會推出遠程診斷判讀的專門平臺。
三、了解復雜病例更多樣的診療方案(化療、放療……)
內臟疾病比較多,這里就不一一盤方案了。動物腫瘤目前主流方式就幾種:手術、化療、放療。實體瘤首選手術沒什么好說的,能切就切要是切得干凈最好;淋巴瘤這種全身性的,做化療,口服或者靜脈注射;頭部、鼻咽部腫瘤或者手術沒切干凈的,建議做放療。但是動物放療目前國內大陸能做的沒幾家,我知道的只有上面那個諦寶誠,在上海和北京開了專門的動物放療中心,也是只做放療,費用幾萬塊不等,具體應該是看病例情況收費。其他應該是只能去港澳臺、甚至國外了,估計費用更貴。
其余去嘗試靶向藥、做消融、免疫或者喝中藥的都有,大家可以多多去了解一下各種選擇,這里就不再一一盤點了。總之,了解不同方案選擇,不僅僅是在拓寬自己的專業知識面,也會讓寵主咨詢時更信任醫院的服務。
就像中國畜牧業協會寵物產業分會會長劉朗所說:“價值回歸是破局關鍵。” 寵物醫療是在“它經濟”中技術壁壘最高、消費剛性最強的部分,更是與寵主建立信任關系的入口。未來,我們得從“價格競爭”轉向“價值競爭”,從“產品銷售”轉向“服務提供”,真正關注到寵物需求和寵主情感體驗,不斷提升自我價值,才能夠獲得更大的、健康的、可持續發展的多贏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