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建設賦能,風雨蘭項目打造可復制的認知障礙防治“模板”
當風雨蘭項目在羅湖區黃貝街道文華社區落地時,團隊就有一個清晰的目標:不僅要解決本地長者的認知障礙問題,更要形成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服務模式。兩年后,隨著《風雨蘭項目執行操作手冊》《認知癥家庭支持手冊》等標準化工具的出臺,以及粵港澳大灣區、陜西等地的經驗分享,這個目標正在成為現實——風雨蘭項目已從 “社區試點” 成長為全國認知障礙防治領域的 “可復制模板”。
風雨蘭項目由羅湖政協委員公益基金資助、壹基金負責管理實施,由文華社區工作站、文華社康中心及東西方社工服務社提供執行支持,項目落地于羅湖區黃貝街道文華社區。
對于羅湖政協委員公益基金和壹基金來說,風雨蘭項目都是一次新領域的新嘗試。政協委員超過500人次參與了包括項目的前期調研與評估、項目啟動儀式、腦健康嘉年華、項目科普與篩查、每季度項目監測會等環節,是委員公益基金集體公益、全程陪伴的最佳詮釋。
項目實施過程中,多方參與、融合,形成了多方協同的工作機制,搭建了一支跨領域的專業項目團隊,得到了來自深圳市老年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梁真院長團隊、深圳市人民醫院、深圳市羅湖區人民醫院、深圳市中醫院、羅湖區中醫院等多家專業單位與團隊的專業支持,各方通過優勢互補,實現了資源的最大化共享,為項目的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這不僅是一次社區健康服務的實踐,更是對老齡化社會痛點的系統性回應。
風雨蘭項目以社區為切入口,聚焦回應認知癥個體及家庭困境中的"急難愁盼",構建從科普篩查、科學健腦,到家庭支持的全鏈條服務體系。
兩年間,風雨蘭項目從零開始,構建了"科普宣傳-篩查評估-干預服務-家庭支持"的全鏈條服務體系。志愿者們的專業的指導和朋友、家人的溫暖陪伴,讓老人愿意從家里走出來,走出沉默的屋子,再一次勇敢地擁抱這個和自己年輕時大不相同的世界。
為提升轄區居民對認知癥"早知道-早識別-早治療",項目開展了28場科普活動,服務2037人次;聯合深圳市人民醫院、文華社康中心及志愿者團隊,采用社區活動篩查、集中篩查與社康體檢聯動等方式,完成2217人次的AD8初篩,并對574名高風險長者進行二次評估,精準鎖定干預人群。當一位長者因篩查及時確診輕度認知障礙并介入干預,其背后是一個家庭免于陷入照護危機的可能。
針對風險人群,項目通過運動、手工、懷舊、音樂及游戲等多種形式,開展了150節體腦激活小組,服務1789人次。同時,為重點認知癥家庭提供定期走訪、風雨蘭關愛包,同時成立"風雨蘭家屬互助會",每季度組織認知癥家屬舉辦政策分享、照護技巧交流與情緒支持等活動。
項目組在專家的指導建議下,運用MoCA(蒙特利爾認知健康評估量表)等量表為服務對象在服務前后進行了評估服務。結果顯示,服務對象認知功能的各個維度均有改善。
項目實施兩年時間,風雨蘭項目超預期完成了項目實施方案各項指標要求:共計完成社區長者腦健康篩查2217人次,完成評估574人,開展科普活動28場,體腦激活小組課程服務150場次,居家自助直播課96場次,招募并培訓腦健康初篩查與科普人員239人,腦健康評估志愿者109人,初級體腦激活師52人,中級體腦激活師32人,形成市區政協提案2件。
風雨蘭項目構建認知癥在地組織網絡及服務機制,從政策倡導到公眾認知,從認知癥科學干預到人力資源隊伍培養儲備,展開全鏈條實踐,形成可推廣復制的樣本。從文華社區到全國多地,風雨蘭項目正以標準化建設為翅膀,讓認知障礙防治服務惠及更多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