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農業豐收 享美好生活】金村鎮:特色產業繪就發展新圖景
9月13日,澤州縣金禾鄉村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大莊云耕”品牌發布會在晉城市鳳城康養中心舉行。來自北京山西企業商會、北京晉城企業商會、中國供銷總社競園農品匯等與“大莊云耕”品牌方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大莊云耕”品牌的正式對外發布,也標志著澤州縣金村鎮優質農副產業將以全新姿態進入市場,開啟農業品牌化新征程。
澤州縣金村鎮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生態環境優越。在推動資源型經濟轉型發展新征程中,如何讓“生態美”促進“百姓富”?金村鎮以一條太行一號旅游公路環線和一灣丹河水為紐帶,推動政策、資本、土地等要素高效整合,讓綠美生態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實現資源整合、產業升級與群眾增收的良性循環,生動演繹了一幅“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太行山居鄉村振興圖景。
蘆筍初露尖尖角
致富產業節節高
蘆筍長相酷似文竹,其嫩莖質地細膩、纖維柔軟可口、風味鮮美芳香,營養價值極高,享有“蔬菜之王”的美譽,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且其作為“高附加值、高營養、高收益”的特色經濟農作物,具備“一次種植多年收益”的特性,是名副其實的“長效產業”。
2023年10月,經多方考察,金村鎮大莊村率先引進蘆筍種植,開啟了聯農富農的產業振興之路。
“這可不是普通蘆筍,是實打實的‘致富筍’。”金村鎮大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張瑞霞指著百畝蘆筍基地對記者說。“我們剛開始也是抱著試驗的心態來種這個蘆筍,黨支部、村委會成員帶頭試種,經過一年的時間,證明我們村的氣候、土壤非常適合蘆筍的生長,第二年就實現了春筍的采摘。現在已經發展到了130多畝。明年我們還要逐步擴大種植規模,帶領群眾共同致富。”
2024年5月,由鎮政府主導,金村村、水東社區、趙莊社區、水西社區等10個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共同出資成立了澤州縣金禾鄉村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公司采取“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深挖資源潛力,在上胡村、長畛洼村、牛莊村、東村村等村建成千畝蘆筍種植基地,通過政策扶持、技術培訓和產銷對接,引導村民規模化種植。并創新推出“土地流轉+務工就業+訂單返利”三重增收機制,讓群眾在家門口實現多份收入,真正實現“產業興旺、農民增收、企業獲利、村集體經濟增加”的目標。
金禾公司負責人介紹道,“2026年,我們基地的蘆筍將進入豐產期,畝均年產值有望突破1萬元,以當前種植規模預測,年總產值可超過300萬元。我們還將聯合高校、科研機構和商會,建立品牌創新聯盟,讓這小小的蘆筍走出山西、走向全國,為鄉村振興持續賦能。”
農旅融合勢頭強
“鏈”就發展新圖景
浮山腳下,丹河之畔,東村村民坐擁山清水碧、風景秀美的生態資源,卻也被連綿起伏的浮山與外界隔開,村民們“土里刨食,勉強糊口”。
借助“景區化村莊創建”工程,東村村對標景區進行村容村貌提升改造,清垃圾、改河道、墾荒地、種綠植、搞基建、修沿河公路,短短兩年時間,東村村改頭換面,蛻變成集農業生產、種植采摘、田園度假、濱水休閑、鄉村旅游為一體的景區化村莊。
東村村大會黨支部書記張江波更是發揮其“頭雁領飛”的示范作用,先后投資3000余萬元,流轉土地700余畝,成立農業合作社,讓村民以土地、資金或勞動力入股,帶領村民種植大棚蔬菜,逐步形成了以蔬菜、水果種植為主導的產業格局,徹底告別了“靠天吃飯”的歷史。
鄉村振興不能僅靠“輸血”,關鍵要激發村民的“造血”能力。張江波又將目光瞄定農文旅融合發展,投資2000余萬元新建了一處集文化傳承、技能培訓于一體的浮山書院和集休閑娛樂、餐飲接待、觀光采摘、生態旅游、科普教學、勞動實踐、親子研學等于一體的“樂多多玉米農莊”。2023年11月投入試運營以來,很快成為晉城市新晉網紅打卡地,累計接待游客近1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400余萬元,帶動村民近百人解決了就業問題。
村里還通過舉辦“五一文化旅游節”“六一兒童節”“農民豐收節”“十一‘浮山攬勝-康養丹水’鄉村文化旅游節”等節慶活動,將民俗展演、農事體驗、美食展銷有機融合,吸引游客觀賞體驗,助力餐飲、采摘、休閑旅游等業態有效銜接、“鏈”同發展。
唯有耕耘,方有收獲。東村積極整合安立自然村精品民宿、“媧皇宮”“三清洞”“補天門”女媧補天神話故事、長陰自然村“布衣英雄”陳廷賢紅色文化、小會自然村冰掛景觀等文旅資源,逐步形成“四季有景、全年可游”的鄉村旅游新格局,讓“游客”變“常客”,“旅居”變“定居”。農文旅融合不僅帶火了鄉村經濟,更讓東村的“綠水青山”真正轉化為“金山銀山”。
“食”尚創新拓賽道
點燃發展“新引擎”
崔莊村采摘園。
金秋時節,瓜果飄香。金村鎮崔莊村金園采摘園里,一株株梨樹綠意盎然,在層層疊疊的綠葉下,一個個套著果袋的玉露香梨綴滿枝頭,沉甸甸的果實壓彎了樹梢。一旁的李子、蘋果也綴滿豐碩的果實,一個個宛如小燈籠般的李子沉甸甸地掛滿枝頭,呈現出一派碩果累累的豐收景象。依托科學管理、有機種植等方式,從冬草莓到夏櫻桃,從早熟油桃到玉露香梨、蘋果、李子,數十個品種種類豐富。采摘季節,每天都會有不少慕名前來的游客到這里體驗采摘樂趣。田園采摘游也逐步發展為崔莊村農文旅融合發展的亮麗名片。
如何延伸“采摘游”產業鏈條,深化農旅融合,滿足游客回歸田園、感受鄉土風情的同時,讓地產果蔬身價倍增,帶動農民增收致富,實現以農帶旅、以旅促農,助力鄉村振興。崔莊村采取“支部+園區+農戶”發展模式,依托金園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高標準示范農田380畝、生態采摘園70畝、特色民宿8間,從“單一獨大”產業轉變為“多元支持”產業,逐步形成集游、娛、吃、住、購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同時,崔莊村還在特色美食的版圖中,擦亮“崔莊燒雞”這塊有著四十余載匠心傳承的味覺名片,以美食為媒介,讓鄉村的生態價值、文化價值與經濟價值形成良性循環。
崔莊燒雞的絕妙口感,從選材便奠定了基礎。它選用專業農場養殖的小笨雞,雞的生長周期不超過一年半,身材小巧、膚白貌美,且皮下脂肪極少,肉質格外扎實,再加上秘制的中草藥老湯熬煮和獨特的煙熏制作,其口感韌而不柴,味道層次豐富,濃郁焦香,唇齒留香。
如今,每到采摘季,游客們紛至沓來,體驗農事樂趣,品嘗新鮮果蔬,盡享田園樂趣后,還會走進崔莊村內,開啟更多元的鄉村體驗。品嘗崔莊燒雞、崔莊饸饹等經典本土美食,讓味蕾感受地道風味;入住特色鄉村民宿,沉浸式體驗鄉村生活的靜謐與溫馨。采摘園與特色美食、民宿產業形成的良性互動、相輔相成,既豐富了游客的旅行體驗,也進一步帶動了村內相關產業發展,形成了“農旅融合”的鄉村發展新場景,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力。
金村鎮大會村全貌。
從傳統農業到特色農業,從單一生產到三產融合,金村鎮正以特色產業為筆,以農旅融合為墨,堅守生態底色,傳承歷史文脈,砥礪奮進,闊步新篇,扎實邁向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新征程!
撰稿:王小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