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津:腸胃“堵車”有良方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遭遇過腸胃“堵車”的困擾,特別是老人和孩子。能吃是福對他們而言,吃得好、消化好,才是真正的幸福,然而如今,許多人想吃卻吃不下,一頓只能勉強吃一小碗,甚至幾口下肚就開始反酸水,這并非簡單的食欲不振,而是脾胃運化失常的信號。
國醫大師親傳弟子、于氏中醫十二代傳人于曉津老師指出,這背后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消化不良。那么,面對消化不良,多數人都習慣去藥店自行買藥,像嗎丁啉、健胃消食片等,但于老師貼心提醒,這些藥并非適合所有人,尤其是老人和小孩。為此,于老師暖心推薦了一款經典中成藥——保和丸,它價格親民,一盒只需十幾元,效果卻比許多常見消食藥更為好用。
保和丸源自《丹溪心法》,是元代醫學家朱丹溪的方子,歷經600多年歲月沉淀,其獨特之處在于,普通消食藥僅能消食,靠增加胃酸分泌促進胃排空,而保和丸不僅能消食,更重要的是能保胃氣。于曉津老師引經據典解釋道,《脾胃論》中強調“人以胃氣為本”,胃氣是人體根本,保和丸的“保”字,寓意保住根本,保得一分胃氣,便多一分生機。那么,胃氣究竟是什么呢?于曉津老師引用《黃帝內經·靈樞》中的論述:“谷入于胃,胃氣下注,運而化之”,意思是食物入胃,需依靠胃氣推動才能下行到腸道,并被消化吸收轉化為能量,若胃氣不足,就容易引發胃下垂、腸梗阻等諸多病癥。
在此,于曉津老師特別指出,老人和孩子的消化不良問題與年輕人存在顯著差異。年輕人通常因暴飲暴食而導致真正的積食,只需通過消食手段即可解決;而老人和孩子的消化不良則主要源于胃氣虛。具體來說,小孩的胃氣虛是由于發育不完全所致,而老人則因隨著年齡增長,氣血和五臟通道逐漸堵塞,導致胃氣不足,無法有效推動食物下行,從而引發消化不良。
積食的危害不容小覷,它已屬于一種疾病狀態。對于孩子來說,積食可能導致嘔吐、厭食、莫名發燒,長期下來還會影響生長發育。這就像剩飯剩菜長時間放置會發霉變質一樣,積食在胃里也會產生毒素。而對老人而言,積食的影響則更為嚴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正如“胃不和則寢不安”所言,積食會直接影響睡眠,進而影響血壓、血糖,長期還可能引發口臭、胃黏膜損傷,甚至惡變。據相關調查顯示,中國90%的胃部病變患者在發病前五年都存在積食情況,更需警惕的是,積食還可能誘發心梗。于老師分享了一個典型案例:一位43歲患者因一次性食用20多個餃子而引發心梗離世,這是因為進食后大量血液被調配至胃部,對于一些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容易導致心臟供血不足,從而引發心梗。
那么,保和丸為何如此有效?于曉津老師對其組方原理進行了詳細解析: 山楂擅長消化肉食;六神曲消化米面之食;連翹和麥芽共同清理積食引發的胃火,如口腔潰瘍等癥狀;半夏則解決火邪后形成的“痰”,即胃里的糜爛和潰瘍;萊菔子和陳皮能生發并保護胃氣,理順淤結??磥?,保和丸不僅能升胃氣,還能降胃氣,兼有消食與護胃的雙重功效,堪稱良方。
最后,于曉津老師還暖心提醒了兩點用藥注意:一是服用保和丸應見好就收,因為其成分中的山楂會增加胃酸分泌,長期服用可能導致反酸,損傷胃黏膜;二是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禁用,由于連翹和半夏性寒涼,容易傷及胎兒并影響乳汁分泌。
于曉津老師憑借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無私地分享了消化不良的根源及解決方案。這不僅展現了她精湛的醫術,更彰顯了作為中醫傳承者的溫暖公益與大愛情懷,使得普通大眾也能汲取中醫智慧,朝著“小病自己治,大病少花錢”的健康目標穩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