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CN 2025 | 聚焦行業規范,國產血液凈化設備引領技術新方向
2025年9月26-28日,第十五屆東方腎臟病學會議(OCN 2025)在上海召開,大會以 “智慧賦能、融合創新,領航腎臟病精準診療新未來” 為主題,為全國腎臟科及多學科專家搭建了學術交流平臺。
在重慶山外山血液凈化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山外山”,科創板股票代碼:688410)的專題研討會上,特邀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候任主任委員、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丁小強教授,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學分會常委兼秘書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蔣更如教授共同擔任會議主持,大會主席、上海市醫學會腎臟病專科分會主委、中華醫學會腎臟病分會常委、上海市第六人民醫院腎臟內科主任汪年松教授圍繞 “血液凈化設備的發展與關鍵技術演進” 進行深度解讀,從監測技術到模式整合的臨床價值探索視角,肯定了山外山血液凈化設備技術的創新發展路徑。
政策錨定監測規范 山外山設備合規適配獲肯定
汪年松教授在分享中重點提及,國家醫保局《泌尿系統醫療服務價格項目立項指南(試行)》將 “血溫、血壓、血容量、在線尿素監測” 四項指標納入血液透析價格構成,這是行業規范化發展的重要導向。此外,他還明確指出:“四項監測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關聯、相互印證,形成閉環監測體系,是保障透析安全、提升療效的基礎,也是血液透析設備技術演進的必然方向,直接關系到臨床規范落地。”
談及國產設備的政策適配情況時,汪年松教授特別肯定:“山外山透析設備是國內唯一注冊具備四項監測的透析設備,其技術配置完全契合國家醫保局立項指南要求,在政策合規性上走在了行業前列。” 他進一步從臨床視角補充道,該設備通過集成傳感器等技術,能夠實時監測關鍵生理參數(如血壓、有效循環血量、血溫)和透析效率指標(如肌酐、尿素氮水平),提升治療安全與個體化水平。
行業聚焦技術升級 山外山CRRT多模式集成引關注
除血液透析設備外,汪年松教授還梳理了連續性血液凈化設備(CRRT)的發展歷程:40年間,CRRT 設備完成了從 “間歇性” 到 “連續性”、“人工操作” 到 “智能化控制”、“單一模式” 到 “多模式集成” 的技術轉變。他以山外山 SWS-5000設備為例,客觀評價其技術特點:“一種設備兼容多種模式,是能滿足臨床的各種凈化治療模式需求的多器官生命支持平臺。
汪年松教授還特別指出:“血液凈化設備正朝著AI融合、小型集成化、智能化方向發展,而技術創新的核心始終是‘貼合臨床需求、符合行業規范’。國產CRRT設備能做到多模式集成且兼顧細節,說明技術研發是圍繞臨床痛點展開的,山外山SWS-5000系列的問世標志著血液凈化技術向集成化、智能化邁出了重要一步——注冊集成多達14種治療模式,包含CVVHDF、CPFA、DFPP等模式、單獨構櫞酸抗凝和出色的置換液加熱系統,以及出色的精準性、穩定性和操控性都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多的技術保障和選擇。”
不難看出,國產血液凈化設備通過技術迭代已實現與政策規范的適配,并推動行業向精準診療方向持續升級。未來,山外山將繼續以政策為導向、以臨床為核心,在合規框架內深化技術創新,為持續提升血液凈化設備的臨床應用價值積極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