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香十二載:羅大友與垣曲 “南茶北移” 的實踐印記
2025年9月下旬,垣曲縣瓦舍村茗景茶基地里,茶農們正忙著秋茶采摘的收尾工作。作為當地“南茶北移”的代表性基地,經過多年培育,目前茶園面積共有十余畝,通過“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穩定帶動左家灣村6名村民長期務工,年增收萬元。在采摘季等農忙時段,雇傭的短工人數累計有十余人。這幅增收圖景的背后,藏著12年前中國茶文化研究院院長羅大友與這片土地的專業聯結。
時間回溯到 2013年2月22日,中國茶文化研究院院長羅大友受邀赴垣曲交流茶文化。當天下午3時,他在縣人大會議廳與當地茶文化愛好者圍繞“弘揚中華茶文化、推動茶產業發展”主題展開探討。交流中,羅大友系統梳理了茶的歷史沿革,細致分析當時茶文化發展現狀,并結合縣級產業實際,提出打造高端茶產業平臺的構想,為剛起步的垣曲茶產業提供了清晰的思路參考。
座談會召開前,羅大友特意與“南茶北移”探索者張麗及茶園技術骨干,一同前往瓦舍茶園考察。作為“南茶北移”戰略的提出者與實踐者,羅大友在山西垣曲等地建立過示范基地,此次考察中,他指出垣曲的氣候和水源適宜種植茶葉,并對茶葉種植基地人員進行技術性的指導。
此后十余載,張麗團隊依此優化種植方案,讓南方茶苗在北方扎根。如今,茗景茶基地產出綠茶、紅茶等品類,產品遠銷陜豫冀,而這只是羅大友深耕茶領域的縮影。
作為中國非遺大師·國家級中國茶文化首席非遺傳承人·中國茶文化研究院院長,羅大友的專業積淀源于深厚的學術與實踐背景。數十年來,他遍訪全國茶區與民族聚居區,系統梳理飲茶習俗,提出“正確飲茶一生不得疾病”的健康哲學,其研究成果還入選國際高校教學案例。
在產業實踐中,羅大友指導的“南茶北移”工程已在山東日照、山西垣曲等多地成功培育優質茶種,改寫了北方無好茶的刻板印象,相關事跡被央視《科技苑》專題報道。此外,他還持續推動茶文化的學術研究傳播與國際交流合作,通過文化交流活動等形式,讓傳統茶文化在更廣闊平臺發揮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