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屆北京數字人才發展大會開幕
9月29日至30日,為期兩天的“2025全球數字經濟大會第二屆北京數字人才發展大會”在海淀區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會議中心隆重開幕。大會由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主辦,海淀區數據局、區人才工作局、區人力社保局、區委網信辦、清華大學大數據系統軟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中關村科學城數據投資運營集團等單位承辦,以“產業為根·數智賦能·融合共生”為主題,是2025“智匯·海淀”人才主題周的首場重要活動。
會上,市人社局發布本市數字人才培育研究報告和第二批10個數字人才培育典型案例,為數字人才培育提供重要參考。近百家企業展示數字經濟領域在創新成果和技術方案,大會還見證了中關村網絡與數據安全學院的成立,并舉辦多場“AI+”主題平行會議,專家學者分享有關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和人才發展方面的獨到見解和成功案例。政府部門、院士專家、領軍企業與院校代表千余人齊聚一堂,共話數字時代人才培養與產業高質量發展新范式,加快數字人才培育,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
會議期間,中國工程院沈昌祥院士作《按照法律、戰略、制度要求加快網絡空間安全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的主旨報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關村“一帶一路”產業促進會、清華大學教育學院專家學者分別就“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數據產業人才培養、全球視角下的數字人才培養、職業教育數智化等主題發表演講,帶來多維度的深入解析,引發了與會者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討論。
此外,大會還舉辦多場“AI+”主題平行會議,圍繞產教融合、人才管理、個性化教育以及具身智能、低空經濟、智慧醫療、數字安全、智能制造、數字技術出海等熱門領域展開熱烈討論。各領域嘉賓齊聚一堂,帶來多維立體的AI+產業升級與數字人才發展最新洞察和分享交流。
北京市人社局重點發布了在推進數字人才培育方面的顯著成果和創新舉措,包括北京市數字人才培育和發展方向前瞻性研究報告、第二批10個北京數字人才培育典型案例,以及北京市首屆數字人才專項賽有關情況。調研報告系統分析了北京市數字人才培育工作的現狀。在培育體系建設上,著力打造多層次培訓平臺,分批次建設63家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遴選37家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訓機構,覆蓋智能制造、大數據、人工智能等14個職業方向。通過以上平臺實現每年培養數字技術技能人員1萬人的目標,為數字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活力。在重點人才培養上,聚焦“高精尖缺”精準發力,近3年舉辦數字技術領域高級研修班80個,培訓高層次急需緊缺和骨干數字人才4000余人。組織開展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數據等職業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訓2400余人。組織開展6期“首席數據官”培訓,培養數字領軍人才700余人。在制度機制創新上,著力破解人才發展瓶頸,出臺《北京市數字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實施方案》《北京市加快數字人才培育支撐數字經濟發展實施方案(2024-2026年)》,構建“政策引領、平臺支撐、多元培育、機制保障”的數字人才發展體系。建立動態調整的數字技術職稱評審體系,發布《北京市新質生產力人力資源開發目錄(2025年版)》,開展首屆數字人才專項賽。
方案提出了構建多層次數字人才培養體系的策略。數字人才培育典型案例是本市數字人才培育方面的最新實踐成果,具有鮮明的行業特色,既有首席數字官培育的先進經驗,也有學科融合培育跨界人才的實踐探索,具有很強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清華大學CDO項目以“北斗七星”設七大課程模塊,秉持“學科交叉、產研融合”等理念,32位教師授課,走進企業案例教學。由三學院聯合辦,跨學科育人,輸送數字化領軍人才,建“首席數字官百人會”生態,獲學員與社會認可,成首席數字官培育標桿。
同時,今年的“創業北京”創業創新大賽中還首設數字人才專項賽,吸引全市198個項目報名參賽。這些成果的發布,是北京市在數字人才培育方面的積極探索,為全國數字人才發展提供了經驗與借鑒。
下一步,北京市將繼續深化產學研融合,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共建培育平臺,圍繞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前沿領域,大力實施數字技術工程師培育項目,重點培養數字技術領軍人才、數字技術技能人才,不斷加大數字人才儲備,加快推動形成新質生產力。通過積極參與全球數字人才交流與合作,引進更多國際高端數字人才和創新團隊,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數字人才高地,推動北京數字人才生態向更高水平發展。
大會還設立了1000平方米的生態展區,科大訊飛、神州數碼、星測未來等眾多企業展示了其在數字經濟領域的創新成果和技術方案。
大會期間,海淀區數據局、海淀區人才局、海淀區人社局聯合高校和駐區企業聯合發起數智人才培育計劃,旨在通過政府、高校、企業三方協同,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數智人才培養生態。在海淀區委網信辦、海淀區數據局的共同見證下,中關村網絡與數據安全學院正式揭牌成立。
作為2025“智匯·海淀”人才主題周的預熱活動,為即將到來的2025“智匯·海淀”人才主題周系列活動奏響了前奏。下一步,北京市人社局、海淀區將著力破解數字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難題,探索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北京經驗”,努力培養一批具有良好科學素養、精于實操應用、能夠解決復雜問題的工程技術技能人才,為推動首都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貢獻中國智慧和北京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