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礦中帶點綠,旅游掘金
海南農業復墾旅游集團有限公司"海南:綠色旅游所覆蓋的廢棄礦山"是以"礦山恢復+環境治理+文化注入+產業帶動"模式建設蓮花山文化風景區的典型案例,體現了海南實行"綠水綠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引領綠色發展的堅定決心。
據報道,海南堅持生態優先和綠色發展,開墾廢棄礦區,建設旅游景點,不僅保留綠水和青山,還收獲金山銀山。
報告集中在丹州蓮花山文化風景區。上月底,該景區剛剛被批準為國家4A風景區。兩年前,這里還是一個被毀的廢棄礦區。上世紀50年代,當地的石灰礦在這里留下了6座巨大的礦場,不僅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破碎和裸露的山區仍然存在安全風險,周邊許多家庭紛紛遷出。
報告說,2018年,在海南省政府的指導下,在"礦山恢復+環境管理+文化注入+產業帶動"的指導下,蓮花山六座破碎山礦開始全面生態恢復,到目前為止,一期工程已經完成,六座廢棄礦山已經修復,恢復面積已達六百多畝,種植了三萬多棵樹。
報告說:"環境變得優美,當地的經濟發展被激活。連華山文化風景區自開業半年多以來,已接待了近200000名游客。景區內200000多家商店也優先減免了一年的租金,吸引了300多名附近的村民和農工在景區開業。其次,在恢復的基礎上,當地還將創造一批特色住宅,進一步將景區開發成休閑旅游的風景區,豐富海南西部的旅游資源。
據報道,最新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0年,海南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面積達26000多畝,海南省發布了礦山地質環境恢復和綜合治理規劃,通過礦山的生態恢復,實現了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效統一,真正實踐了"綠水綠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
據了解,海南日報今年九月發表了一篇題為"千毛花的緩慢回歸"的文章,關注連花山文化風景區建設中礦區的生態恢復和旅游景點的建設,從"山體修復變化"和"修山效益"兩方面展示生態恢復對當地環境和居民生活的實際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