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蓮養生葡萄酒:傳承中醫藥文化,綻放“智慧之光”!
近日,“智慧之光——中醫藥文化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本次展覽由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指導、中國國家博物館和國家中醫藥博物館聯合主辦,以中醫藥文化為主線,遴選了500余件(套)文物藏品和200余件(套)藥材實物展出。展覽分為“文明之鑰”“攝生之道”“靈蘭秘典”“器藥擷英”“傳承創新”五個單元,從發展歷程、防治觀念、醫學典籍、中醫藥材、診療器具、未來展望、國際合作等角度出發,輔以多個數字影像和互動項目,展示了千百年來中華民族對于生命健康的上下求索,以及中醫藥的生命觀、健康觀、防治觀。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近年來,中醫藥的獨特療效為全世界所關注。時代變遷,中藥種類隨之變化,天山雪蓮等鮮為人知的中藥材也漸漸走進大眾視野,通補兼顧等理念也被現代人所知曉并追捧。從奠定中醫理論體系的《黃帝內經》到醫圣張仲景著作《傷寒雜病論》,從嘗百草的神農到以身試藥的李時珍,無數經典中醫著作與中醫大家鑄就起我國中醫藥文化輝煌的發展史。
傳承是中醫藥的命脈所在,創新則是中醫藥的活力之源。
【天山雪蓮】是新疆特有的珍稀中藥材,《本草綱目拾遺》中記載其“能補陰益陽,老人陽絕者,浸酒服,能令八十者皆有子。治一切寒癥。此物產于極冷之地,乃陰極陽生故也?!碧拼僮浼堕_元道藏》也將天山雪蓮列為“九大仙草”之一。天山雪蓮“通”在能祛寒除濕、通經活血,令經絡凝滯處暢通;“補”在能溫腎助陽、補陰益陽,令體內陰陽平衡,通補兼顧,符合現代中醫對養生的要求。
【枸杞】明代《本草乘雅半偈》曰:“枸從茍,誠也”。該書認為枸杞之名或源于其頑強的生命力。
【當歸】其名,大多認為源于其功用。使氣血各有所歸,也可以用于產后備急于補虛速效。有曰:“恐圣人立當歸之名,必因此出矣”。
【龍眼肉】別名繡水團。據《興化府志》記載,宋徽宗即位之次年八月,皇后玉體欠安,御醫無策。恰逢興化進貢龍眼到京,皇后品嘗,頓覺生津,再食能吞食行走。徽宗大悅賜予“桂元”美名,流芳至今。
【菊花】晉·葛洪《抱樸子·內篇·仙藥》記載:“南陽酈縣山中有圣水名為甘谷水。谷水所以甘者,谷上左右皆生甘菊。而在此生活的谷中居民,皆不穿井,悉食甘谷水,食者無不老壽,高者百四五十歲,下者不失八九十,無夭年人,得此菊力也?!?/p>
這些傳承千年的藥材故事,早已化為我們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在飲食、藥用、觀賞等方面繼續綻放著獨屬于中醫藥的光彩。
時光回溯,公元前115年,張騫從西域帶回了天馬數匹、蒲桃酒千斛,漢武帝大喜。據言此處的“蒲桃酒”以天山雪蓮等五果合釀,又色紅如血,當時被認為是通補兼顧、驅寒除濕、久服輕身、延年益壽的養生圣品,故賜名“雪蓮蒲桃酒”。
直至今日,位于新疆天山天池腳下的新疆天山雪蓮制藥有限公司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甄選海拔4000米以上的天山雪蓮及枸杞、當歸、龍眼肉、菊花等多味道地藥材,以天山腳下葡萄釀成的原汁為引而成雪蓮養生葡萄酒,古西域進貢帝王的養生圣品由此得以來到你我身邊,護衛身心。走過千年風沙,這一杯融合古今中醫藥文化醞釀而成的琥珀濃香,只為“讓生命,更溫暖”。
“讓社會各界走進中醫藥,從文物里讀懂中醫藥”,這是“智慧之光——中醫藥文化展”的結語,也是中醫藥文化千年來訴不盡的傳承與創新。不論過去還是未來,中醫藥作為中華文明的瑰寶,都會閃耀著智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