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躋身國家戰略,原因是什么?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到 2019 年年底,中國 60 歲以上人口約為 2.54 億,占總人口的 18.1%。面對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
這一國家戰略與國家發展和個人生活之間有什么關系?"積極反應" 與過去有什么區別?如何滿足進入老年的人的不同需求?專家們在最近由中國老齡問題科學研究中心舉行的一次研討會上解釋了這一點。
人口老齡化不僅僅是老年人的問題。
中國 60 歲以上的人口已經超過 0 至 15 歲,實際上已經進入了‘兒童老齡化’的時代。"中國社會科學院定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李雋說:" 在中國,把人口老齡化問題限制在老年人甚至老年人領域還是很常見的。
李雋說,人口老齡化將降低國民儲蓄率,削弱經濟增長潛力,同時也會對經濟運行產生復雜的影響,這與勞動力短缺和勞動力成本上漲有關,關系到每個人的現狀和未來。
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中長期規劃 " 也指出,人口老齡化對整個經濟運行領域、社會建設的各個環節、社會文化方面,乃至國家的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都有深刻的影響,挑戰與機遇并存。
根據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的預測數據,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將繼續加深。到本世紀中葉,60 歲及以上人口將達到 4.87 億,約占總人口的 35%,老年人口數量和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都將達到高峰,但 2019 年至 2022 年的人口老齡化速度比前一個十年要慢,這有利于中國應對老齡化的戰略準備工作。
國家老齡化辦公室黨組成員、中國老齡協會副會長吳玉紹認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把人口老齡化納入科教興國、振興農村、健康中國的最高國家戰略高度,使之成為黨和國家的中心任務之一,這是黨中央對中國人口老齡化新形勢進行科學研究和判斷的重大戰略部署,是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新形勢的深刻分析和評價,這具有里程碑意義和劃時代意義。
積極的 " 反映在哪里?
吳玉紹說,為了更積極地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整個公共政策體系必須從積極的角度看待人口老齡化問題。但是,我國只有一部關于老年人權益的法律來處理人口老齡化問題,法律的重點是保護老年人的權益,在國家一級沒有專門的行政法規來處理人口老齡化問題。
這很不符合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嚴峻形勢,符合億萬老年人更好的老年生活的新期望,也不符合人口老齡化戰略的要求。" 吳玉紹說,根據國家治理體制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實施這一國家戰略,建立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法律法規體系,是國家戰略的首要任務。此外,全社會應就統籌協調、全面發展、國家行動、科學精度等方面形成共識。
他認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是一項戰略性、全局性、綜合性的大系統工程,應充分調動政府、市場、社會、家庭和包括老年人在內的其他力量的積極性,形成全民積極響應和行動的新局面。
中國以前的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戰略有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的思想,但在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生態環境建設、社會治理等方面缺乏思考。在中國老齡化協會政策研究部主任李志宏看來,仍然要堅持人口老齡化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滿足老年人的需要,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
關注老年 " 需求
滿足老年人的需要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個重要方面,專家認為,首先,我們應該關注目前老年人的需要,但也要考慮到未來不同時期老年人的需要。
他說:"為了充分發揮有前途的政府的作用,我們必須盡力而為,盡力而為。" 吳玉紹說,政府要在制定政策規劃、保護基本情況、采取底線、提供基本養老服務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以緩解全社會對人口老齡化和養老期望的焦慮,注重增強老年人的成就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現階段,長俸服務的重點應該是照顧最困難和最需要幫助的弱智老人。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經濟產業研究所副所長王莉莉認為,要培育老年人消費市場,就必須在滿足老年產品多樣化、個性化、人性化供應的基礎上,加快地方創新,提高老年產品的有效供給,特別是對老年人使用方便的 "輕科技" 產品的供應;同時,針對老年人,特別是新老群體的精神、文化、娛樂休閑需求和生理心理特點,充分開發市場,培育消費需求
老年人教育是開發老年人人力資源的主要途徑,同時也是人們進入老年的重要需求。
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社會文化研究所所長李靖說,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我國老年人的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學習需求日益多樣化,對教育的類型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據本地區老年人的學習能力和學習需求,老年大學應加強基礎學習,深化學習課程,引導老年人進行高質量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