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廣大老年人提供方便及可靠的養老服務
根據民政部最新數據,在"十四五"期間,中國老年人口將超過3億,將從輕度老齡化向中度老齡化轉變,養老服務將接受更大的挑戰和考驗。
但是,目前我國養老服務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發展還存在許多不平衡和不足的現象,還存在許多不足,如何努力建立機制,彌補不足,推進底線,提高質量,為實現2035年"中國特色的成熟定型養老服務體系和基本養老服務"的愿景目標,記者采訪了民政部養老服務部門有關負責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完)
解決捐贈服務工作中的"難點"、"痛點"和"阻礙點"問題
記者: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民政部將采取哪些積極措施?
民政部捐贈服務部有關負責人:根據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部署情況,民政部將重點解決當前養老工作中的"困難"、"痛點"和"阻礙點"問題,推動到2022年全面建立以家庭為基礎的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到2035年,中國特色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將基本成熟并最終完成。到本世紀中葉,我們將全面建立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成熟、完備的養老服務體系。
為此,下一步將由民政部推動建立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向所有老年人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例如,制定和完善統一的國家老年人能力和需要綜合評價標準;促進將基本養老服務列入基本公共服務和基本社會服務的范疇;整合現有的老年人補貼制度,根據當地情況提高補貼標準、準確性和有效性,與殘疾人的兩項補貼和社會援助政策掛鉤,形成基本養老服務補貼制度。大力發展包容性養老服務,切實降低養老服務成本,為老年人提供負擔得起、方便、可靠、可持續的養老服務。
同時,要加快養老服務供給結構改革,以滿足老年人的需要,包括大力發展城市社區養老服務,形成街道、社區和居民區的有序互補的社區養老服務網絡,積極培育家庭養老服務,支持養老機構向家庭提供專業服務,大力發展"家庭養老床"。"切實擴大農村養老服務,在縣、村建立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形成適合農村特色的養老服務體系,滿足農村老年人的需要。"積極推進醫療衛生服務相結合,促進醫療衛生服務與老年服務有機結合,滿足老年人健康和老年服務的需要。
以滿足全民基本養老服務為目標
記者:目前我國社區養老發展滯后,難以形成有效的家庭養老支持,如何解決這一問題?
民政部養老服務部門有關負責人:居家養老在我國養老體系中起著基礎性作用。與其他養老模式相比,家庭養老的社會成本較低,更符合老年人的身心需要。在未來,家庭養老仍將是我國養老的主要模式。
十四五"期間,民政部將以家庭社區機構養老協調發展為指導,以滿足每個人獲得基本養老服務為目標,促進老年服務的高質量發展。
一是推動養老機構走進家庭和社區,向家庭延伸專業服務,為居家養老提供支持。到2022年底,力爭建成至少一家具有全方位護理、日托服務、上門服務、家庭護理床位運營等綜合功能的養老服務機構。還要在各地探索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家庭護理床,并在全國推廣。目前,家庭護理床的發展思路和方向是在家庭中建設護理床位,由護理機構為老年人經營和提供服務,使老年人在家中獲得持續、穩定、專業的養老服務。
二是進一步推動社區養老服務發展。截至2020年9月底,全國共有社區日托機構和設施21萬多家,基本實現城市社區全覆蓋、農村社區覆蓋50%的目標。下一步,民政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強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落實新建和建成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和配套要求。依托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發展街道綜合性養老機構,將專業養老服務引入社區和家庭,發展社區和社區的嵌入式養老服務機構和日托中心,推進連鎖化、品牌化、社會化運行社區養老服務機構,形成街道、社區、家庭三者之間有序銜接、功能互補的社區養老服務網絡。
記者:目前,我國很多城市都面臨“一床難求”的局面。同時,我國養老機構也存在功能紊亂、質量參差不齊等問題。有的養老企業因為利潤微薄而無法生存,有的養老企業的成本太高,老百姓的消費成本太高,很難在機構養老中發揮互補作用。民政部將采取哪些措施?
民政部養老服務司相關負責人:“一床難求”的主要原因是優質床位不足,供給結構不合理。解決這一問題,需要不斷優化養老服務的有效供給。
為此,民政部將引導各地民政部門重點支持發展符合基本養老服務需求、服務殘疾人和智障老人、提供便捷便捷的養老機構,引導社會力量適度建設高收入家庭養老機構,滿足多層次、個性化服務需求。同時,要引導養老機構發揮服務和技術輻射作用,參與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服務。大力發展社區連鎖、嵌入式養老服務設施和小型微型養老機構。積極培育一批品牌化、連鎖化、規模化、同時開放式居家社區和機構服務企業養老服務綜合體。
同時,要進一步發揮社會力量和市場機制的作用。民政部將積極推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協調發展,堅定不移地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讓社會力量成為養老服務的主體,不斷提高統一性,開放競爭的養老服務市場體系。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意見》為契機,全面落實養老機構執業條件,加強事中事后監管。二是推進和完善發展機制。會同有關部門不斷完善政府購買和委托方式,引入市場機制和社會力量,擴大和優化養老服務供給,培育一批有影響力、有競爭力的養老服務企業。三是拓展運行機制。支持“養老服務”+老年產品、金融、教育、文化、旅游等服務。加強社區、社會組織、社會工作在養老服務領域的“三個社會互動”,鼓勵慈善、志愿力量參與養老服務。
此外,要大力發展養老產業。推進適宜養老的家園和社區改造,在城市舊社區改造中統籌養老設施改造,為老年人提供安全、舒適、便捷的社區環境。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養老服務人才隊伍,開展提高老年人專業技能行動。到2022年底,培訓培訓1萬名養老院院長、200萬名護理人員和10萬名專兼職老年社會工作者,切實提高養老服務可持續發展能力。
“十四五”期間,民政部將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事業單位和行業的雙重屬性和雙輪驅動,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和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努力做到以滿足老年人護理服務的需要。